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专题学习网
  •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2-11-12 10:15  

    2022-11-11来源:《红旗文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内涵及其伟大意义,就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中,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当今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中,深刻把握立足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成功的发展道路;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与民族复兴的愿景中,深刻把握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保证。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自近代以来由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取代封建社会历史时代,而通往更高水平发展阶段的必经之路,实现现代化是各个国家、民族或地区实现自身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现代化的实现方式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形式。当今世界的现代化,从社会制度上来区分,其实现方式是两大类:一类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一类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两类基本实现形式是由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历史已经表明,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充满了血腥、战争、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能体现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又具有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特殊性,是历史发展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从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来看,现代化最早兴起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艺复兴之后,英国、荷兰等一些欧洲国家通过海外殖民的血腥掠夺方式进行奴隶买卖、财富掠夺、领土扩展和商业贸易,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财富。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生产力的变革,更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革命。工业规模快速扩展,传统的手工劳动被高效的机器劳动代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大工业生产方式不断革新,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掠夺奴役全世界提供了条件。资本主义现代化使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日益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中两大激烈博弈的阶级。

    尽管现代化始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多现代化经验和发展模式也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现代化绝不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特权”和“专利”,现代化发展模式也绝不是只有“西方资本主义模式”这一类,绝不能认为“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现代化等于资本主义化”,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从社会性质上来说,现代化的实现无非是资本主义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两大类。但从现代化实现的具体模式来说,无论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还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其发展的具体形式又是多样的。每个国家、民族或地区都要依据本国的具体国情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弊端。回顾西方各国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无一不充满着剥削压迫、野蛮掠夺和强权暴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在资本逐利性的驱使下,对内剥削压榨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对外通过战争或殖民手段掠夺原材料、市场和劳动力,以实现现代化。正如马克思评价资本主义发展史那样:“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正是如此。

    中国式现代化绝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翻版。对比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野蛮与血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是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判断一个国家社会性质的直接标准是本国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性质和状况,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状况。同样,判断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性质也是如此。当然,最终标准是生产力。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这就决定了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够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战争掠夺的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既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普遍规律、共产党执政的普遍规律,又具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特殊规律的现代化。

    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的伟大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既要把握其特殊的中国意义,也要把握其世界普遍意义。事实上,自近代以来,当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率先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化西方文明的同时,采取野蛮的强权和暴力手段,阻止发展中的落后国家、民族或地区走资本主义的强国之路。它们只希望发展中的落后国家、民族或地区成为它们的殖民地和附属国,永远置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奴役和剥削之下。二战后实现民族独立的大多数国家选择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主要是由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允许这些国家独立自主地实现现代化,又由于这些国家不顾本国国情或者迫于外部势力压力而盲目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使得他们的现代化既没有实现自身国家民族的快速发展,也没有摆脱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更没有摆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仍然处于落后挨打,受人剥削和摆布的境地。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国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创新性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现代化等于资本主义”的神话,用事实证明了实现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思路和途径,为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提供了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基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依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根中国具体实践,对中国式现代化所作出的科学判断,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面对的突出问题。从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来看,在人口规模如此大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既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只有立足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才能创造性地探索出适合自身人口规模特点的现代化发展方式。从人口规模的角度来看,可以发现,英国、法国等最早一批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其人口规模不过是千万级人口数量。美国、日本等在20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其人口规模仅仅达到上亿级人口数量。而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的人口基数达到了10亿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区别于为资产阶级这一少数人谋利益的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现现代化“一个都不能少”,让14亿多人整体迈入现代化。这不仅是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性超越,也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通往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实现14亿多人的现代化,是一项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必须从人口规模巨大且农村人口居多这一特殊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稳步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14亿多人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这一重要任务决定了我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只注重资产阶级少数人的利益,导致出现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穷国越穷、富国越富的两极分化现象,随之而来的便是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冲突不断、战争流血,这是一种片面、畸形的现代化。作为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如果出现贫富两极分化问题,后果不可想象。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吸取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教训,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努力消除收入分配差距、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差距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10年,我国“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扎实推动共享发展,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推进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有深厚的物质基础来夯实人民美好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还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如果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就会导致人的精神迷失、道德滑坡、思想退步、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受到严峻挑战,就会丧失实现现代化的精神动力。要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就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如果一味地无休止对自然索取、破坏,那么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报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生态环境问题,这是一种竭泽而渔式的现代化,是损失可持续发展物质基础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型现代化发展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力,既注重从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又从制度法律等方面提供严格的保障,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形成以绿色为导向,包括绿色发展观、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等内涵的生态发展观,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集中力量共同保护生态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目标的阶段性与长期性辩证地结合起来,规划了时间表、路线图和总任务,分阶段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时间表中,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努力达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阶段性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时,我国将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界又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地区动荡冲突不断,全球性问题突出。面对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现在各国面前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国一以贯之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亲仁善邻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国始终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以胸怀天下的大国情怀将本国发展与世界和平统一起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力量。近10年来,中国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动力。从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一贯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和平发展之路,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要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多重维度出发,才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才能准确理解党的坚强领导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必然和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担起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是一个任重道远、艰苦奋斗的历史过程。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众多仁人志士都在苦苦寻求哪种“主义”、哪条“道路”能够把人民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地主阶级的封建主义老路、维新派的资本主义旧路、民族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道路等,都接连被历史证明是行不通的。十月革命的胜利让苦苦寻求出路的中国人民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民族复兴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建立了新中国,紧接着又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成功地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才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才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才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而大大推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党的领导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国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与各种敌对势力、各种错误思潮不断斗争的过程,在伟大斗争中,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根本原因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阶段,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迈入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快车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等。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开展伟大斗争,避免了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才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斗争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错误倾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

    党的领导是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进的坚强保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离不开党的自身建设的伟大工程,离不开我们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另一方面离不开党从战略思维的角度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中国式现代化的近期目标、未来蓝图和战略安排,离不开党为了推进现代化所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和举措,离不开全党的接续奋斗,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1957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此后又增加了“国防现代化”的内容。1964年底,周恩来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党带领几亿人民按照“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砥砺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在“四个现代化”战略设计的基础上,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经过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党在2002年正式宣布人民群众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明确“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也被写入了党的二十大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意味着我们党原来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即基本实现现代化,将提前15年在2035年实现。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替代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谋划者、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是在新时代新征程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伟大成功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本国国情,扎根中国实践的现代化;是坚持党的领导稳步前进的现代化;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现代化;是拓宽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路径,“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取得了历史性、阶段性的伟大成就,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些重大原则,不断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天地。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 2017 sjdztxx.ybu.edu.cn
  • 延边大学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
  •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280*768以上)